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培育特色人才队伍 激活传统产业 ——缙云县实施缙云烧饼特色增收产业人才培育工程

时间: 2024-08-08 19:25:58 |   作者: 新闻中心

  缙云烧饼是缙云最著名的美食,烤烧饼是缙云农民创业、就业的传统方式。跟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不断推进,现代餐饮业迅速崛起,传统餐饮业生存空间被挤压,面临边缘化、被淘汰的严峻挑战。如何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缙云烧饼师傅队伍,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一直是摆在缙云县各级领导面前的重要课题。2013 年底,县委、县政府将缙云烧饼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着眼于打造“缙云烧饼师傅”品牌,大力实施特色产业人才培育工程,使一批优秀的经营、技术人才脱颖而出,“缙云烧饼”的品牌效应不断显现。

  缙云县位于浙南腹地,是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自然资源贫乏,农民大都外出创业,实现增收致富,期间涌现出了一批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典型。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开始,缙云新建镇一带的农民从事养殖业,“缙云四万鸭农闯天下,五万虾农闯两广”被媒体作为典型进行了广泛宣传。壶镇、东方镇一代的农民从事烧饼行业,将缙云烧饼烤到了大江南北,据《缙云县志》记载,上世纪90 年代,就有 1000多人外出烤烧饼。其中壶镇北山村全村2000 多人,800 多人在外烤饼,元古村只有六户人家没有烧饼担子,据北山村的烧饼师傅介绍,当时在金华火车站到汽车站一公里的范围内就有18个烧饼摊在营业。同时走南闯北的烧饼师傅掘到了“第一桶金”,并带回了信息,一些师傅继续留守烧饼,一些师傅转型成为了工商业的领头羊,为壶镇镇成为“工业大镇”“现代小城镇”奠定了一定基础。

  缙云烧饼也赢得了系列荣誉:1989 年“缙云烧饼”被浙江省商业厅评为“浙江省优质点心”,2008 年被列入“市级非遗”。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快速推进,新兴起的产业迅速崛起,现代餐饮业的发展,缙云烧饼这种依靠手工制作,以摆摊方式经营的传统餐饮业面临后继无人、产业萎缩的严峻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造就一批具有现代品牌意识,能带动产业转型提升的特色人才队伍, 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课题。

  缙云积极实施 “缙云烧饼师傅人才培育工程”, 采取切实措施,培养一支特色鲜明、懂技术善经营、具有现代餐饮意识,并且具有较高竞争力的特色领军人才,成为推进缙云烧饼产业转型提升的核心 。

  搭建育人平台,壮大人才队伍。人才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让更多的人去参加了,传承文化、学习技能,壮大队伍是基础。缙云县委、县政府结合实际,创建了两个烧饼师傅培训基地。按照“培训机构基地化,培训内容系统化,从业人员专业化”的思路,建立了电大缙云分校和缙云县欣盛科技培训中心两个培训基地,满足社会化培训需要,同时在缙云县职业中专创办为期三年的专业培训班,为缙云烧饼产业培养高级人才;聘请名师因材施教。按照既要懂技术、又要懂经营的思路,科学编制教材,合理的安排课程,聘请知名师傅传授制作技术。同时开设理论、策划、营销等方面课程,培养“工匠”精神,培养经营能力;三是开展创业就业指导。两个实训基地都建立了缙云烧饼师傅创业就业指导中心和缙云烧饼师傅群,开展创业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使缙云烧饼师傅得到更优秀的训后服务。

  通过三年多的培训与实践,涌现出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懂管理的多层次、年轻化缙云烧饼人才。截至目前,累计培训缙云烧饼师傅8600多人,在全国各地开出示范店350 多家,并成功走出国门,目前加拿大多伦多、澳大利亚悉尼、意大利米兰,西班牙等八个国家都能吃到缙云烧饼。

  建立晋升机制,培养领军人物。为了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构建起高、中、初人才队伍梯队,培养领军人物,2016 年 6 月,缙云县农办(烧饼办)、缙云县人劳社保局等单位联合下发了《缙云烧饼师傅技能晋升管理办法》,规定缙云烧饼师傅技能晋升纳入正常渠道,每两年举办一次竞赛晋升活动。

  通过竞赛的缙云烧饼师傅能够得到国家认定的中、高级中式面点师职业资格证书。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不仅为缙云烧饼师傅在国内就业提供保障,还为缙云烧饼师傅走出国门创业、就业提供通行证。以往缙云烧饼师傅出国创业就业,一般办理旅游签证,有效期只有 3 个月,握有中式面点师这本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后,能获得与中国互认国家的认可,并且有效期最长可达4年。

  在 2016 年 8月举办的首届缙云烧饼师傅技能大赛上,15人获得高级中式面点师资格证书,并获得高级烧饼师傅称号,76人获得中级中式面点师资格证书,并获得中级缙云烧饼师傅称号,5人获得了“缙云烧饼大师”称号,其中“缙云烧饼大师”李秀广师傅的年薪达到35 万元。2016 年 12 月 31 日,缙云烧饼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五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多位缙云烧饼师傅又成为非遗传承人。

  出台扶持政策,激发创业动力。是烧饼师傅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难题,为了扶持他们创业,缙云县委、县政府落实专项资金进行补助:门店面积30平方米以下给予补助1万元;30-60 平方米给予补助 1.5 万元;60平方米以上给予补助 3 万元,同时,对他们实行贴息。从 2014 年开始实行该项政策,到 2016年,缙云烧饼从业人员达到了1.4万人,产值11亿元,开出示范店350多家, 250多家示范店获得400多万元补助,近 20家示范店获得贷款贴息。

  激活了传统产业,并实现转型提升。缙云烧饼产业链不断延伸,烧饼炉芯、烧饼桶、缙云菜干、烧饼包装、烧饼文化等相关行业被激活、被创新。以陶土炉芯为例,2014 年前,壶镇镇东山村仅剩3家炉芯制作户,年产炉芯3000只左右,到2016年已发展到6 家,年产炉芯1万多只,单只价格从2013 年的 70、80元到现在的 180 多元。缙云烧饼产业产值迅速增加,2014 年,以缙云烧饼为龙头的缙云小吃产业营业收入4亿多元,2015 年,缙云烧饼产值7亿多元,2016年产值11 亿元;从业人员慢慢的变多,2014 年从业人员 7000 多人,2015 年达到一万人,2016 年达到了 1.4 万人,传统产业吸引了慢慢的变多的人参与,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

  缙云烧饼形成了一种新现象,并被不断复制。缙云烧饼师傅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为其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借鉴,2016 年,缙云县委、县政府出台了《缙云县“草根创业”专项行动方案》,做全面复制。“缙云爽面师傅”“缙云茭白师傅”“缙云黄酒师傅”等人才队伍相继涌现,相关的传统产业被激活带动起来。缙云爽面师傅队伍建设通过一年的努力,已经培训500 人次,三位缙云爽面师傅被评为“丽水农师”。缙云爽面产业面粉使用量达到一万吨,产值一亿元,从业人员 5000 多人次。

  缙云烧饼师傅队伍建设的成功实践也引起了周边县、市、区极大地关注,被不断被复制,目前仅缙云烧饼办就接待了 30 多批次学习取经的研究团队。省内的开化县开展了“气糕师傅培训”、宁海县开展了“青蟹师傅培训”、新昌县开展了“年糕师傅培训”等等。

  打出了一张缙云的“金名片”,美食、美景是一个地方的标签。通过三年多的努力,缙云烧饼师傅已经将缙云烧饼示范店开到了全国20多个省、市、区;开到了全国20多所高校食堂;开进了省市政府机关食堂;开到了全国20多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开到了世界8个国家和地区,缙云这个古老的地方也随着缙云烧饼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在推进缙云烧饼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缙云烧饼师傅”品牌的过程中, 缙云也收获了几点感悟:

  要找准关键,“精准发力”。缙云烧饼产业基础好、风险低,是适合农民创业就业、增收致富的产业。要做大做强缙云烧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人才是关键。缙云县聚焦“烧饼师傅”这个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关键点,围绕大局,精准发力。通过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技能培训,成功打造了一批制作技能过硬、吸引力强、影响面广的“缙云烧饼师傅”,打响了“缙云烧饼”品牌,为整个烧饼产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要直面难题,“品牌引领”。缙云所在的丽水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各地都会存在着农村实用人才短缺、群众增收难两大难题。鉴于缙云烧饼行业的现状及其蕴藏的深厚潜力和商机,缙云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高起点定位缙云烧饼品牌,全面统筹谋划,积极组织实施,着力把缙云烧饼打造成一个叫得响的区域性品牌。

  为迅速推动“缙云烧饼”产业品牌化建设,增强市场影响力,采取了“六统一”和“两集中”的方式,运用现代产业经营模式来培育缙云烧饼品牌,通过培育, “缙云烧饼师傅”品牌有了更大的溢出效应,成为对外形象的“新名片”,有更多的人通过“缙云烧饼”认识丽水、了解缙云。也通过烧饼品牌店一起“联动推广”,为农民增收致富带来了更多的商机。

  要精心谋划,“不停地改进革新”。创新是“缙云烧饼师傅”品牌成功的关键。缙云县为培育“缙云烧饼师傅”品牌,采取了许多的创新措施。比如成立烧饼办, LOGO有奖征集大赛,组建缙云烧饼协会,每年举办一次由“缙云烧饼师傅”参加的“烧饼节”等等。同时,还把黄帝文化融入到品牌建设中,让缙云烧饼更具魅力。在规范运行方面,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缙云烧饼品牌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和规定。创新的“六统一”和“两集中”的品牌化、产业化运作模式更是缙云烧饼走出“低小俗”迈向“高大上”的最重要推手。

  在创业动力方面,落实专项资金进行补助。比如按门店面积给予不同标准的补助金。同时,还对创业实行贴息。在培训人才方面,在县城缙云烧饼示范店中设立传承实践基地,帮助新上岗“烧饼师傅”学以致用,充分掌握技术,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乡旅报告》团队联合出版。54个精选案例,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介绍浙江省扶贫开发的特色思路,全面方法,先进成果。本书内容涉及浙江省内各个县市,目标成为全国一线扶贫工作者们的样板书,工具书,辅导书。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国旅游出版社、《乡旅报告》团队联合出版。精选浙江省最优秀的50个样板村,以山水型、历史型、双创型、融合型等特色详述每个村落的乡村振兴之路。手把手教会如何创建“业新民富景美”的景区村,参考性极强。

  德清县旅游委员会、《乡旅报告》团队联合出版。这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德清旅行攻略。从国家景区、乡村美食、洋家乐民宿、民风民俗、休闲运动到伴手礼推荐,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的方方面面。笔触细腻,内容详实,带你探寻德清的美!

  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中国旅游出版社、《乡旅报告》团队联合出版。一书在手旅浙无忧.涵盖浙江11个地级市的乡村休闲业态,吃住游乐一应俱全,信息准确、文字生动、图片精美,实用性与珍藏性完美结合。

  《乡旅报告》是全国首本针对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研究和宣传的专业期刊,杂志致力于行业的理论研究及民宿产业推广,着力推动乡旅与市场的对接。